11月30日,重慶市委召開全市領導干部大會,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在會上宣布中央關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薄熙來兼任重慶市委書記的決定。
在履新就職演說中,薄熙來著重強調了兩點:一是決不允許任何親友尋求特權,做干部要勤政廉政,嚴于律己,服務于民;二是以重慶為家,與重慶人民一道為重慶的發展和繁榮共同奮斗。
率為西部先
本報遍訪重慶各界人士,他們對這位前商務部部長的關注集中在兩點:一是擁有20余年的地方執政經驗和主管中國對外貿易工作的經驗;二是期望薄熙來能夠給重慶帶來更大的改變。
國內某著名網站以全民投票的方式,列出重慶百姓期待薄書記上任后主抓的三件大事:經濟發展、嚴懲貪官和重視教育。
其實早在10月13日,商務部就與重慶市簽署了 《共同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合作備忘錄》。
重慶工商聯副會長陳健還告訴本報:“幾天前,商務部歐洲司召集9國大使在重慶開會,討論如何發展重慶的對外貿易。”
重慶獲批成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之后,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將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中上游經濟中心。
“工商業界認為,薄書記的到來會加速重慶向國際化大城市的演進。”陳健說,由于任職商務部部長的原因,外界普遍把薄熙來看作是中國貿易的一張名片。
重慶對于中央派遣前商務部部長薄熙來主政重慶,將重慶打造成為西南地區經濟最為開放的特大型城市,成為長江中上游真正意義上的經濟中心,寄予很高的期望。
建設開放的重慶
“薄書記在東北干了20年,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重慶跟東北有相似之處,都是老工業基地,都以裝備制造業為重要支撐。汪洋書記做了統籌城鄉改革,我想薄書記將在前任的基礎上,給重慶的產業填入更多的東西。”重慶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蒲勇健認為。
重慶大學副校長陳德敏認為,薄熙來在東北20余年的工作經驗,會給重慶的產業發展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
2007年7月25日,商務部曾發出意見函,支持重慶加強城鄉商貿統籌發展。商務部在《意見》中表示,要在重慶商貿立法、商貿流通產業、農村商務信息服務三大方面,給予重慶最大的支持。
而10月13日,時任商務部部長的薄熙來在 《共同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儀式上稱,西部直轄市重慶,繼統籌城鄉綜改實驗區之后,成為內陸首個部市共建開放型經濟的“試驗田”,這是商務部支持中西部地區擴大開放的新探索。
據悉,商務部與重慶共建的開放型經濟,探索領域包括:統籌出口和進口,在繼續發展進口的同時,更加注重進口外部先進技術、資金、管理和智力,統籌出口和內銷;在大力發展內需型經濟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優勢產品和服務出口,統籌對外開放和對內開放;在充分利用國外資源的同時,更加重視利用沿海地區的資金、技術和人才。
在先行先試方面,備忘錄提出將整合重慶所在國家級開發區與省級開發區北部新區的功能,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同時,商務部將一定權限下放,對商務部列入重點推介的2億美元以下的外資鼓勵項目,在其權限下委托重慶自行審批,并適當擴大重慶下發對外投資批準證書的權限。
備忘錄還稱,商務部將支持重慶構建六大基地,西部首個承接沿海加工貿易轉移基地,科技興貿(醫藥)創新基地,中國服務外包基地,軟件出口示范基地,以及國家級外派勞務培訓基地,萬畝桑蠶養殖基地。
新的舞臺
從1984年到2004年,薄熙來為遼寧省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而2004年到2007年主政商務部,令薄熙來更加具備全球化的視野。
中央曾在2002年調時任交通部部長的黃鎮東任重慶市委書記,解決重慶棘手的交通問題。汪洋主政重慶的兩年中,為重慶的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即以大城市帶動大農村,努力解決重慶城鄉二元結構問題。
“薄書記會讓重慶參與更多的貿易活動,讓重慶走上國際化的道路。”陳健認為,重慶的發展一定會隨著薄熙來書記的到來,更加充滿活力。
重慶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勇認為,“薄書記的到來,將會依托其在商業貿易方面廣闊的人脈和工作經驗,使得重慶向貿易型城市轉變。”
薄熙來在就職演講中說:“重慶是西南重鎮,而我在東北工作過20年。從東北到西南,正好是一個大掉角,跨度很大,這也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我決不允許任何親友以及身邊的任何人在重慶圖方便、求特權。如果大家聽到有誰打著我們的旗號在重慶辦事情,請一定堅決制止并告訴我。”
前任市委書記汪洋在交接會上說:“這次中央作出薄熙來同志擔任重慶市委書記的決定,必將對重慶的改革發展產生積極而重大的影響。重慶是一個特大城市,是一個老工業基地,是一個地處內陸的欠發達地區。薄熙來同志長期在同為老工業基地的東北工作,先后擔任過同為大城市的大連市市長和市委書記、遼寧省省長、國家商務部部長,具有豐富的地方和中央部門領導工作經驗,具有創新的城市工作思維、改革的工業發展思路、開闊的國際視野。”
重慶,這座有著3100萬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在今后幾年中,將成為薄熙來施展抱負的新舞臺。
經濟觀察報